出口增速回落 工程機械能否保住疫情推高的出口份額?
今年1季度中國出口占世界貿易的比重為14.3%,環比回落1.7%,但仍較疫情前的2019年高出0.9%。后續隨著發達國家勞動力供給恢復、新興市場供應鏈修復,整體出口份額難免繼續回落,但具體到行業層面而言,不同行業的出口份額變動情況將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征,是否具有比較優勢和主要競爭國家的復工狀況決定了訂單的粘性。
為了明確哪些行業能夠保住疫情推高的出口份額,我們以中國大陸、中國香港、中國臺灣、美國、歐盟27國、英國、日本、韓國、加拿大、瑞士、澳大利亞、墨西哥、印度、泰國和巴西等15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為樣本,計算了98個HS行業的份額變動情況。
基于樣本數據計算的結果顯示,中國出口份額在去年二季度觸及最高點,之后開始震蕩回落,今年一季度為近四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,但仍高于2019年。這一結果與基于WTO數據計算的份額走勢一致,表明樣本數據可以較好代表全球貿易情況。
后疫情時代,份額提升幅度較大的行業能否留住疫情推高的出口份額,取決于企業的競爭優勢。競爭優勢較強、份額在疫情前已經趨勢性提升的企業,更有可能延續疫情期間因競爭對手生產中斷形成的訂單替代;競爭優勢較弱、份額在疫情前持續下降的企業,將在全球供給約束逐漸弱化后,重新面臨成本結構變化帶來的訂單外流。
機械類產品出口份額提升幅度較大的主要包括:
(1)工程搬運機械及其零件,如挖掘機、叉車、裝載機、其他升降搬運裝載機械;
(2)泵和制冷設備,如空氣泵、離心泵、風機風扇、冷藏冷凍及制冷設備;
(3)車用零件,如車用發動機和發動機零件;
(4)高技術機械,如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輸入輸出部件,半導體設備零件;
(5)消毒、宅家用機械和塑料、礦物的加工機器,如噴霧機械、注塑機、水和氣體凈化機器、割草機、礦物加工機械零件、塑料或橡膠用注?;驂耗?。
觀察這些產品在疫情前的表現,除個別產品外,絕大多數產品都出現了競爭優勢逐漸加強、出口份額逐漸抬升的趨勢,表明我國機械行業已逐漸在產品、規模、技術、性價比等方面實現了對其他國家的趕超,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。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(VDMA)指出,2020年中國首次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機械設備出口冠軍,背后的原因既有疫情,也有中國在機械領域的持續進展,中國已經成為德國機械的強大競爭對手和國際標準化的制定者。
從競爭國家的角度來看,中國機械的出口份額較疫情前提升了3.6%,主要來自于歐盟、英國、美國等發達國家。由于2021Q1 美國機械行業的產能利用率(79.3%)已經超過了2019年的均值,歐洲制造業的產能利用率也幾近恢復正常,說明發達國家沒有恢復的產能已經退出,因此中國機械行業的出口份額未來有望保持在較高水平,并進一步提升。